14岁,永失父爱
李娜母亲李艳萍首度开口讲述女儿成长痛史
2011年6月4日,在法国巴黎傍晚的金色阳光中,李娜成为中国历史上**位大满贯女单**。从21年前**次手握网球拍开始,李娜一路走来,跌宕起伏,挽救了一个又一个赛末点,最终手捧法网女单**奖杯、登上埃菲尔铁塔的塔尖,光芒万丈。
这是一个百感交集的时刻,然而29岁的李娜却忍住了眼泪,泪水仅仅是在她的眼眶中稍纵即逝。她的妈妈李艳萍说,自己一点也不意外。1996年,李娜14岁时,父亲李盛鹏因病去世,李艳萍都没看见自己的女儿悲伤地流泪,“她可能是想安慰我。”
不过,李艳萍看到过李娜好几次在背地里流泪。
这是李娜生命中的**个赛末点。
6月中旬,记者前往武汉,采访了李艳萍、李娜的启蒙教练夏溪瑶、湖北省网球队教练潘兵,走访了李娜曾就读的华中科技大学。记者发现,在李娜坎坷的网球之路上,她遇到了好几个赛末点,但凭借着一股劲,李娜均涉险过关,一直到现在成为中国和亚洲的骄傲。
【注:赛末点(Match point),也叫赛点。是指在一场比赛中,领先的一方球员再赢得一分即可获胜的情况。】
5岁半开始练羽毛球……那时网球拍都没见过
1982年出生的李娜,**次走上网球场是在原来的汉口新华路体育场业余体校,这个地方现在升级为汉口新华中心湖北省网校。当时李娜只有8岁不到,还在读小学一年级。
发现李娜的是夏溪瑶教练,她当时在业余体校教网球。那时候,夏溪瑶一直在寻找1980-1982年龄段的网球苗子。夏溪瑶的网球训练场在中山公园,与李娜当时练羽毛球的场地只隔了一道墙。
李娜出生在一个有着体育传统的家庭,爷爷李龙立是汉口宝善街中学的体育老师,父亲李盛鹏从小打羽毛球,还曾进入过湖北省羽毛球队。5岁半的李娜被送到新华路业余体校,在教练林书慧的指导下练习羽毛球。
有一天,夏溪瑶到羽毛球训练场找到林书慧,希望后者介绍几个能打网球的好苗子。当时,林书慧介绍了3个队员,而夏溪瑶**眼就看中了李娜,“看上去这个孩子身体比较壮一点,虽然年龄不大,但练了两年羽毛球,肌肉比一般孩子好一点。”
当时夏溪瑶问李娜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李娜很大方地说:“我叫李娜。”夏溪瑶随后让李娜在羽毛球场上左右移动一下,李娜的表现让夏溪瑶大喜过望,她立即问李娜,“愿不愿意打网球?”听到夏溪瑶的话,李娜心里犯了嘀咕:“什么是网球?”在那个时候,李娜连网球拍都没见过。
第二天,在父母的带领下,李娜一家和夏溪瑶见了面。夏溪瑶给李娜的父母分析说:“羽毛球运动员的个子都比较细长,但李娜身材比较宽一点,她腿的肌肉也比较扎实,我想她打网球的前景可能要好一点。”
8岁不到转练网球……她把盒饭捂在被子里
就这样,李娜在8岁不到的时候走上了无法回头的网球之路。
在夏溪瑶的手下,李娜是当时年龄最小的队员。夏溪瑶告诉李娜,“如果你想留下来,甚至晋升到重点班,你必须打败这些大姐姐。”
在业余体校期间,除了训练比赛用球之外,包括球拍、球衣都需要队员自己购买。此外,队员还需要支付每个月10块钱的训练费,如果进了重点班,由于要在体校吃住,训练费会上涨到40元/月。对于在长江金属制品厂和武汉长江轮船公司工作的李娜父母而言,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他们当时一个月的收入也只有100多元钱。
除了钱之外,全家人的精力也围绕着李娜转。在新华路业余体校,刚开始打球的初级班孩子都是“走训”。每天,李盛鹏骑自行车接送李娜,风雨无阻。有一年武汉下大雪冰封路面,自行车骑不了、公汽也停了摆,父女俩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3站路才赶到体育场,训练完,又一步一步走回家。
那时体校条件差,宿舍是大通间,住十几个人。夏天蚊子多,孩子们睡在厚厚的蚊帐里,仅靠两只破吊扇驱走暑气;冬天更难,天黑得早,训练场没灯,为赶在天黑前尽量多练,训练到一半的李娜她们赶在5点半食堂开饭时,一手拿饭盒一手提开水瓶,飞奔到食堂,打回来的盒饭得先捂在被子里保温,等天黑透了训练结束时才能吃上……
12岁时入选省队……余丽桥教练慧眼识金
在李娜的家里收藏着一张奖状,那是1989年“六一儿童节”的时候,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委员会颁发给李娜的“区三好生”奖状。李艳萍说,李娜小学的成绩是中上水平,“由于练球,她的成绩肯定要耽误一些。读小学的时候,别人下午要上4堂课,李娜最多上两堂课,然后就要到体校去打球。”
读书和打球之间的矛盾每逢考试的时候就会让李娜父母纠结一次。为此,李艳萍去过学校很多次。老师告诉李艳萍,“你不要让李娜打球了,李娜学习还可以,让她专心读书。”
李艳萍很矛盾。12岁时,李娜被**教练余丽桥选入省队。进专业队之前要集训一个阶段选拔队员,如李娜没被选上,她想回头再读书,学习都不知道落到哪里去了。幸好李娜遇到了余丽桥这样一个责任心很强的教练。李艳萍回忆说,余丽桥是论人才,不论钱财,“当时进专业队选拔的4个队员,其他3个家庭条件都比我们好,有的甚至是个体户,惟独我们家里父母都是工人,是最普通不过的家庭。作为余指导,她有权选择哪个队员留下,她最终选择了李娜。”
13岁时外出参赛……请客用光零花钱
13岁时,夏溪瑶带着李娜和队员到辽宁参赛后,李娜找到夏溪瑶说,她想给妈妈买点东西带回去作纪念。李娜的想法让夏溪瑶大吃一惊,“这么小的小孩儿,出门在外还一直惦记着妈妈。”最后,夏溪瑶陪着李娜,在驻地附近的地摊上给李艳萍买了一个蝴蝶模样的发夹。
让夏溪瑶记忆犹新的还是随后发生的事。一行人回到体校后各自回家,天色较晚,夏溪瑶担心李娜一个人不安全,就叮嘱她打车回家。但李娜一再说没事,自己走路回家就好了。在夏溪瑶的一再追问下,李娜才吐出实情,原来她把身上本来就不多的零花钱都拿出来请大家喝可乐了,自己反而需要走路回家。
14岁时父亲去世……李娜一夜长大
李娜在网球路上越走越顺,但1996年,父亲因先天性血管狭窄去世,这是巨大的打击。
1993年,李娜的爸爸住院时,他托人给夏溪瑶交去一封信:“夏指导,由于自己身体不好,已住院两个月了,这期间一直没时间来看李娜训练,更不知道她近来表现怎样?李娜只当是您的姑娘一样,不对的地方狠狠地教育。你对她严厉,即使你打她,我也不怪你。我只希望在她的身上实现我没有实现的愿望。孩子就拜托您了!”
直到2001年,为了鼓励因为伤病想放弃的李娜参加全运会,夏溪瑶将那封保存多年的信给李娜看,李娜当场看得泪流满面。夏溪瑶说,“你爸爸不在了,但他要在你身上实现自己的愿望。你的目标就是能走多远就走多远。”
父亲的去世让李娜一夜长大。当时,李盛鹏病重期间,家里找亲戚朋友借了3万元钱。李艳萍回忆说,“当时我们单位效益不好,看病全部是自己垫付,我们只能四处借钱,只要借得到的都去借。当时李娜告诉我,‘妈妈,你不着急,以后我来还。’最后真的是靠李娜挣工资、奖金,把这笔钱还完了。”
李娜从1996年12月开始参加工作、领工资,她随后一直把工资卡交给李艳萍保管。 据《成都商报》